智元一夜改写了具身智能发展路径和格局。
没错,就是稚晖君联合创办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最新完成了一次轰动外界的操盘。
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通过两步走,已经完成了对 A 股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 ) 的控股。
第一步,出资 9.41 亿元,收购上纬新材核心股东股权,系列操作后占比 29.99%。
第二步,同时出资 11.6 亿元,收购上纬新材 37% 股权。
其中因为有效申报占比 33.63%,所以最终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在出资至少 21 亿元的条件下,实现了对 A 股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 63.62% 的控股权。
在被控股之前,上纬新材是一家新材料公司,业务和产品主要涉及风力发电领域,虽然技术,但既不具身,也很难说智能。公司去年营收 15 亿净利 8868 万,最新市值近 30 亿。
而智元机器人创办不到 3 年,凭借稚晖君名气、具身风口、背后华为系大佬操盘等多项能力,融资数十亿,估值早早破百亿。
现在,智元机器人再次行动惊人,拿下科创板上市公司控股权,不走 IPO,但完成了通向公开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
稚晖君背后的华为系大佬邓泰华及其智元股权结构,也在此次收购中浮出了水面。
靠融资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明星,收购上市公司
就在 7 月 9 日,A 股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88585) ,连发多则公告,官宣多数股和控股权转让。
要点概括起来很明确——
第一,公司收到了涉及控股股东的股权变更。收购邀约方为智元机器人背后主体。
第二,智元相关主体先收购了上纬新材核心股东股权,股份转让完成后,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合计将拥有上市公司 29.99% 的股份及该等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根据上述三份股份转让协议,转让价格为 7.78 元 / 股,转让价款合计为人民币 9.41 亿元。
第三,股份转让完成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 SWANCOR 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先生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泰华也是智元机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 CEO。
第四,根据公告,智元关联企业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拟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 149,243,840 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37.00%)。
同时,根据《股份转让协议一》的相关约定,SWANCOR 萨摩亚、STRATEGIC 萨摩亚、上纬投控不可撤销地承诺,SWANCOR 萨摩亚将以其所持上市公司 135,643,860 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33.63%)就本次要约收购有效申报预受要约。
最终,智元机器人将至少收购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3.62% 股份。
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也正式拿下了上纬新材实际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收购中,在公告中,智元机器人和邓泰华,这样被公开介绍——
邓泰华先生为信息披露义务人一的实际控制人。邓泰华先生目前在其创立并控制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担任董事长兼 CEO。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 2023 年 2 月,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智元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 +AI "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目前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邓泰华履历也随之公告,原来跟稚晖君——彭志辉不仅是华为时期的上下级,还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
邓泰华先生,汉族,1977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曾任华为公司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是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现任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 CEO。
而智元之前更受关注的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彭志辉,也出现在了介绍中——
最后,在公告中,也对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为什么收购一家业务关联不大的上市公司,解释是这样说的:
收购人及股东认同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 A 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拟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增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收购人将以有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本次要约收购类型为主动要约,并非履行法定要约收购义务。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上纬新材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概括翻译一下也很简单:
第一,看重上纬新材的上市公司地位和价值。
第二,收购后会进一步整合资源加速升级,做大做强。
第三,不会私有化或者退市。
当然,对于上纬新材的关注者来说,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的收购,有意外,更是惊喜。
因为在被控股之前,上纬新材是一家新材料公司,业务和产品主要涉及风力发电领域,虽然技术,但既不具身,也很难说智能。公司去年营收 15 亿净利 8868 万,最新市值近 30 亿。
但谁能想到,一家当红的具身智能头部创业公司,虽然业务营收飞轮尚未展现,靠着概念融资数十亿估值百亿,现在竟就能把真金白银融资额用来收购一家关联上市公司。
背后核心的智元机器人,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稚晖君和他创办的智元
智元机器人创办于 2023 年,虽然实控人邓泰华"姗姗来迟"、很晚才浮出水面,但最早能一炮而红,离不开网红 UP 主、联合创始人、现任 CTO 的"稚晖君"彭志辉。
在创立智元机器人之前,他早已是科技圈大有名气的个人玩家——
他本名彭志辉,1993 年出生,本硕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因对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热爱,彭志辉因对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热爱,他在本科期间先自学,后在研究生阶段直接转系。
之所以讲他"大有名气",一方面源于他在网上大放光彩。
2017 年 11 月,他首次以" @稚晖君"账号在 B 站发布自制视频,至今攻击 48 条作品,每一条都以超高技术门槛——如如自动驾驶自行车、葡萄缝针机械臂、机器人灵犀 X2 跳《科目三》——吸引众多围观小伙伴。
再加上视频制作精良、公开技术细节,一时之间名声大噪,并于 2021 年拿下"年度百大 UP 主"称号,至今积累了 280 余万粉丝。
另一方面也有求职经历的加持。
2018 年硕士毕业后,稚晖君进入OPPO 研究院,在硬件岗和算法岗两个 Offer 面前,选择了 AI 算法工程师一职。
2 年后,他以"华为天才少年"顶尖计划加入华为,成为昇腾 AI 边缘计算专家。
华为天才少年是一种大厂抢夺顶尖人才方面最负盛名的项目之一,据称要面试 7 轮,一直面到华为总裁面前;与此同时年薪和总包都非常可观,百万起步。
稚晖君倒也不负这个名头—— 2021 年,加入华为仅 1 年的他就被任正非在演讲中表扬,称他是‘华为创新的动力。"
2022 年月底,ChatGPT 刚刚现世,这背后的技术发展如一声惊雷炸响在这个不满 30 岁的男人耳边。
于是,稚晖君挥手作别工作了两年的华为计算产品线昇腾部门,挥别了外人总是津津乐道谈起的"华为天才少年"身份,加入创业大军。
后来,第一次以创业者身份和量子位交流的稚晖君袒露心声:
要是选择再晚一点,也许就没必要出来创业做这事了。
2023 年 2 月,智元机器人正式成立。
稚晖君以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 CTO 的身份对外亮相。
整个公司的进展很快,当年 8 月,稚晖君就拿出了一套有模有样的原型机。
旗下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 A1 出来秀了一把——首发接入大模型,现场就能走路如常人。
当是时,大模型技术助力下,具身智能概念开始火热,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创业大军犹如过江之鲫,队伍浩浩汤汤。
但分析方方面面,智源机器人从未下过牌桌,甚至至今一直稳居第一梯队。
从融资进展上来看,短短两年多就完成了多轮融资,今年 5 月,官方公布的融资估值来到了 150 亿元。
这个数字代表的意义远不止有"独角兽"这么简单。把 150 亿的身价放到国内同赛道比一比,也是独一档的。
从产品发布来看,该公司上新密集,仅机器人型号就有多个系列多款,如远征系列(远征 A1、远征 A2、远征 A2-W、远征 A2-Max)、灵犀系列(灵犀 X1、灵犀 X2、灵犀 X2-N)、精灵系列(精灵 G1)。
不同系列主要承担的功能与工作场景有所差异,且本体形态上也有不同。
如本月新出的灵犀 X2-N 机器人,人形、轮足式,灵感来自神话中的哪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在双足 & 双轮形态间自由切换,每次切换所需时间不到 1s。
当然,除了具身机器人本身,软件方面,智元也出手频频,其中不乏开源动作。
去年秋天,赶着 1024 程序员节,智元机器人面向全球,开源了旗下人形机器人灵犀 X1 包括设计图纸和代码在内的全套资料。
紧接着,12 月,智元机器人携手上海 AI Lab、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上海库帕思联合发布了百万真机数据集开源项目 AgiBot World。
这个数据集采集环境包含超过 100 种真实场景、3000 多种物品,是全球首个基于全域真实场景、全能硬件平台、全程质量把控的大规模机器人数据集。
今年 3 月,又联合上海 AI Lab,官宣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 Genie Operator-1(以下简称 GO-1)。
从人才密度来看,据传智元员工已经扩张至千人以上,高层人才引进也紧锣密鼓。
去年,曾在 Waymo、甲骨文、蔚来(自动驾驶技术总监,主导自研感知算法系统)任职过的姚卯青加入智元,负责数据驱动的具身智能产品研发及 AI 技术开发。
今年 3 月,智元机器人完成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邓泰华 (华为原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原总裁)正式接任。与此同时,邓泰华担任董事长兼 CEO 的角色。
外界才真正意识到,"吉祥物"稚晖君的背后,核心操盘手原来是邓泰华。
4 月,智元机器人又紧锣密鼓引入罗剑岚担任首席科学家,主导前沿算法研发与工程化落地。
罗剑岚虽然是 90 后,但已在具身领域深耕 10 年,曾担任 Google X、Google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是 UC 伯克利 17 万引大佬 Sergey Levine 团队的核心成员,曾参与打造世界上首个超人类的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系统 SERL/HIL-SERL。
从生态合作来看,智元不仅与国际顶尖具身智能公司 Physical Intelligence(Pi)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还和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合作补强 AI 能力,同时依托比亚迪、上汽等产业资本加速商业化落地。
以上顶尖人才、雄厚资本、全栈技术及生态协同这四维优势在手,智元雄心勃勃,放话今年计划出货数千台。
但即便如此,智元机器人依然是一家高速构建技术模式闭环和商业营收闭环的创业公司,距离 IPO,还有很多指标要达成,不少业绩和成绩规模化交付。
谁都想不到,智元机器人会以这样的方式,改写具身智能的发展格局。
智元创造了新捷径
就在收购公告披露后,智元机器人方面对外透露,只是完成了上市公司收购,并非"借壳上市",不涉及业务和重大资产的重组上市。
但如果结合近期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资本进展,就能看出智元机器人这波操盘的精准老辣。
就在不到 1 个月的时间里,多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官宣了新融资和新进展。
6 月 19 日,公开信息显示,宇树已完成 C+ 轮融资,涉及融资金额数亿人民币,投资机构为中国移动、腾讯投资、锦秋基金、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控股。
6 月 23 日,银河通用宣布正式完成由宁德时代领投的 11 亿元新一轮融资,两年累计融资超 24 亿元,估值超过 70 亿人民币。
7 月 7 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由鼎晖 VGC 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的近 5 亿元 A 轮融资。
7 月 8 日,它石智航宣布完成美团战投领投的 1.22 亿美元(约 8.8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 + 轮融资。迄今为止,成立刚 5 个月,完成两轮融资,共计吸金约 17 亿元人民币。
同日,云深处完成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的近 5 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而一度以具身智能融资最多的智元机器人,也被"等待"新一轮改写行业发展史的融资。
然而没想到,智元机器人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新的官宣。
实际上,在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后,智元机器人有了面向更大的公众公开资本市场的窗口。智元机器人改变的只是上纬新材的控股权,但上纬新材业务之外的"概念"却同时发生了改变。不论上纬新材想不想,以后都与具身智能和智元机器人发生了直接关联。
这同样是硬科技创新发展史中不常见的操作。
在此之前,更多硬科技创新的公司,通常先构建技术闭环,然后构建商业闭环,并且通过规模化展现技术和商业的飞轮,然后从私募到公募,面向更大的资本市场。即便不少科技创新公司,营收增长还需进一步检验,扭亏为盈依然需要时间,但从华尔街到太平洋西岸,路径和通道基本被如此约定俗成。
然而智元机器人创造了一种新路径,一种似乎更容易的新捷径。
疑云重重,聪明得不像实力派。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专属 AI 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 AI 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姓名 + 公司 + 职位」申请入群~
进群后,你将直接获得:
� � 最新最专业的 AI 产品信息及分析 � �
� � 不定期发放的热门产品内测码 � �
� � 内部专属内容与专业讨论 � �
� � 点亮星标 �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在线配资平台大全,股票配资杠杆,股票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