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波未消,新潮又涌!
以伊和美伊冲突暂告一段落,这并不意味着本轮伊以冲突已经彻底结束。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如果伊朗寻求发展核武器,那么他将支持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新一轮打击,令中东乱局再生变数。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东地区再度发生了4件引人瞩目的大事。
第一件事,特朗普谎言再被拆穿?美军基地被被伊朗导弹击中。
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承认美国驻卡塔尔空军基地在6月的袭击中被伊朗弹道导弹击中。
而美联社7月11日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伊朗于6月23日对美军驻卡塔尔重要基地的袭击,可能击中了该基地的一处通信设施。不过,五角大楼和卡塔尔并未对外公布美军基地遭受轰炸后的具体状况。
此前6月23日,伊朗武装部队声明对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实施导弹打击,伊斯兰革命卫队称共发射十四枚导弹,且强调此数量对应美国6月21日空袭伊朗核设施时使用的炸弹数。美军方也宣称十四枚导弹全被拦截,仅一枚击中沙漠空地,未落入美军基地范围,也未造成美公民伤亡。
展开剩余87%如今看来,随着相关卫星图像被公布,五角大楼实在瞒不下去了,不得不承认美军基地被炸。
不过,在伊朗导弹袭击发生之后,连续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三条信息,特朗普承认伊朗打击了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只不过力度很弱,没有任何美国人受伤,没有任何的损失。
然而从当前形势分析,伊朗发动的空袭确实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这与特朗普所宣称的“毫无损伤”截然不同。
更要注意,在伊朗对美军基地发起空袭时,共发射了18枚导弹,其中17枚被成功拦截。五角大楼随后证实,未被拦截的那枚为弹道导弹且击中了美军基地。基于这一情况,有理由推测,伊朗并非缺乏对美军基地造成重创的能力,而是尚未打算与美国彻底决裂。
尤其是,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前通知美方,让美军人员得以提前撤出。
这表明伊朗或许意在借此彰显自身军事能力与坚定决心,向美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其有能力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构成威胁,但并无意使事态进一步升级。伊朗提前向美方发出通知,是为预留足够的战略回旋余地,避免将美军彻底激怒而致其直接介入战争,进而实现对事态的有效把控,防止局势走向恶化。倘若美国持续“轻视”伊朗的实力,并不断对其实施极限施压手段,逼得伊朗不得不进行绝地反抗,那么美国和以色列都必将为此承受沉重的代价。
然而,就在五角大楼公开承认美军基地遭遇爆炸袭击之时,白宫方面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第二件事,有意愿进行和谈了吗?白宫已主动释放出谈判信号。
12日,伊朗最高领袖的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在接受半岛电视台的采访时透露,伊朗方面已经收到了美国提出的关于重启伊核问题谈判的相关信息,目前,伊朗正在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审视。拉里贾尼还强调,自以色列、美国与伊朗之间爆发冲突以来,伊朗对美国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第一骗,表面谈判实则发动进攻。伊朗方面承认,在以色列发动进攻前,曾收到“友好国家”的警告,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显然,伊朗过于信任美国,天真地以为在与美国谈判期间,以色列不会贸然出手。
第二骗,声称考虑两周实则两天内就动手。特朗普曾宣称,他会在两周内作出决定。然而事实却是,特朗普早就批准了对伊朗的袭击命令。所谓的两周期限,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连两天都未到,美军就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了突然袭击。
第三骗,美军还玩起了声东击西的把戏。美国军方先是神秘兮兮地透露,美国东部时间6月20日午夜,6架美国B - 2轰炸机将从密苏里州惠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太平洋西部的关岛基地。可实际上,是7架B - 2轰炸机飞越大西洋,随后对伊朗的三处核设施发动了攻击。
由此可见,美国确实将“言行不一”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伊朗也确实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一局面,尽管美国再度抛出了和谈的橄榄枝,但伊朗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以免在局势再次突变时,承受更为惨痛的代价。
美伊谈判中,以色列最不愿二者和谈,美国释放和谈信号后,以色列或再次从中破坏,伊朗恐再遭“围攻”。
然而,就在美伊局势出现新变数的当口,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对抗也变得愈发激烈起来。
第三件事,以色列机场遭弹道导弹袭击,胡塞一周内击沉2艘货船。
12日当天,也门胡塞武装宣称,他们再度运用弹道导弹对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发起了袭击,且表示此次袭击精准命中了目标。
需说明的是,就在此前一天,胡塞武装已对以色列境内目标发动了打击。而在过去一周内,胡塞武装在红海海域更是连续击沉了两艘与以色列有联系的船只。
12日当天,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此前遭胡塞武装袭击的两艘货船,在遇袭时船员发出了“Mayday,Mayday,Mayday,我们正遭受攻击”的紧急求救信号。袭击发生时,这两艘货船的运营商Cosmoship Management曾紧急向英国海军及一个欧洲海军特遣部队求援,却被告知附近并无军舰可提供支援。
幸运的是,在这两艘船只被击沉前,船上人员已获准撤离,因此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也门胡塞武装的首领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宣称,胡塞武装将持续实施封锁,禁止与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通行红海、亚丁湾及阿拉伯海区域。在以军停止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之前,任何船只都不得在这些海域运输与以色列相关的货物。
可见,以色列对上胡塞武装碰上硬茬子了,此前以色列猛烈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未迫使其妥协,反而遭更猛烈打击。
为此,11日,在11日当天,以色列向美国发出呼吁,希望美方“能对胡塞武装目标展开更为猛烈的联合打击行动”。以色列方面解释道:“不仅(以色列)空军战机要对胡塞武装发动袭击,美国也应当重新开启对胡塞武装的空袭,甚至可以考虑组建一个由多国参与、专门针对胡塞武装的行动联盟。”然而,这一呼吁并未得到美国的任何回应。由此可见,美国未必会为了以色列而再次与胡塞武装发生冲突,以色列很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然而,在胡塞武装不断对以色列发动攻击的同时,以色列国内也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局势动荡。
第四件事,以色列爆发抗议,美国大使馆被包围。
12日,以色列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数千示威者包围美国驻以大使馆,敦促美国推动加沙停火、释放人质。巴以冲突期间,以国内抗议多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此次直接针对美国并包围其大使馆,实属罕见。
可见,以色列民众逐渐意识到,巴以冲突难停火,不仅因以色列不愿罢手,更因外部势力干涉,美国扮演极不光彩角色。其一边呼吁停火,一边向以提供约180亿美元军事支持,还多次否决联合国停火决议,公然袒护以色列。有美支持,以无视国际呼声,停火希望屡次破灭。
就目前国际局势来看,在影响以色列决策方面,似乎唯有美国具备足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回顾过往,特朗普在任期间,曾数次抛出“美国接管加沙”的大胆计划。而在这件事上,以色列的态度显得尤为独特,它是唯一一个公开对特朗普这一加沙计划表示支持的国家。当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特意称赞特朗普,称其“道出了其他人都避而不谈的话”。
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中东地区的局势依旧充满变数,动荡与风险如影随形。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中东局势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发布于:河南省在线配资平台大全,股票配资杠杆,股票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