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光绪皇帝的外貌,很多生活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小伙伴可能会迅速想起那张曾被教科书引用的经典大头贴。在这张照片中,光绪皇帝的神情温和,眉目间透着一丝秀气,显得性格上有些柔弱。这幅形象印在许多人心中,似乎成为了光绪皇帝的代名词。
然而,如果深入探究这张照片的来源,就会发现其背后的故事颇为微妙。该照片最早出现在1920年的《时报图画周刊》上,但令人颇感困惑的是,这一刊物并未详细说明该照片的拍摄背景、时间和地点等关键信息。此外,这张照片还因为与光绪帝的改革支持者梁启超以及康有为的“伪合影”传闻纠缠在一起,使得它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如此缺乏真实出处的照片,显然与光绪皇帝的真实形象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后来的新版教材最终舍弃这张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剩余67%作为一位皇帝,光绪帝身处深宫之中,外界的目光很难触及到他的真实面貌。此外,西太后慈禧为了削弱光绪帝的政治影响,刻意将其置于一种较为低调的状态。虽然光绪帝个人留有一些照片,但在慈禧的指令下,他的许多照片都遭到了销毁。因此,尽管活跃于清末民初的众多王公大臣们均有其影像留存,光绪帝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以供后人辨识的照片,实在令人感叹,是近代史学上的一大憾事。
曾经,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光绪皇帝唯一的存世照片是1902年他与后宫回銮经过正阳门时,因外国记者偷拍而曝光的那张。按照传闻,下轿的那个人或许正是光绪帝本人,但由于拍摄距离远且他正低着头,所以难以明确分辨出他的身份。这样的摄影作品,让人们对这位可怜的帝王究竟长什么样有些摸不着头脑。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末出版的《义和团战争全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这本书中的某张照片可能就是光绪皇帝的真容。当时,清朝在签署《辛丑条约》后开始逃亡西安,光绪帝与太后、皇后一起回銮,书中提到的皇帝回銮,指的正是光绪帝。这本书附带的照片,包括李鸿章、袁世凯、皇后等名人的肖像,皆极为精准,因此可以推测,书中所载的光绪皇帝照片的可信度应该很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兄弟爱新觉罗·载涛的照片也值得对比。尽管该照片的像素相对较低,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将光绪帝的这张照片与乔治·伊士曼博物馆中保存的载涛图片进行比对,便能够发现光绪帝的眉眼、嘴角及整体外形与载涛确有相似之处,也足以说明兄弟之间在外貌上的相似性。因此,《义和团战争全图》中的光绪皇帝照片,或许真的是他留存至今的孤本,对研究他的历史与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发布于:天津市在线配资平台大全,股票配资杠杆,股票怎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